在美国面前跪的这么干脆,印度根本配不上大国的地位。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4月28日高调宣称,首个贸易协议"非常有可能"在本周或下周达成,并点名"可能就是和印度"。此时距离双方首次正式会谈仅过去短短五天——4月23日,印度商业与工业部助理次长亚格拉沃(Joint Secretary Agraawal)率团赴美进行第一轮磋商。
这次谈判的速度快得令人瞠目结舌。印度派出一个助理次长级别的官员,连个副部长都懒得出面,就想谈成这么大的协议?这哪是什么正经谈判,分明是一场政治献媚秀。要知道,特朗普第一任期时期,最小规模的双边贸易谈判都得耗上八个多月,现在倒好,五天就想把事儿定下来。
看看印度这次的"诚意"多感人。把冷冻肉类和农产品的关税从100%砍到0%-5%,听着是挺吓人。可别忘了,印度现在的平均关税水平高达17%,比美国的3.3%和中国的7.5%高出好几倍。这不就是拿着自己故意设置的超高关税来做文章吗?
特朗普也是急着要政绩。4月30日,美国参议院投票想叫停他那个"对等关税"政策,结果3个共和党参议员都倒戈了,最后靠副总统万斯一票否决才保住。再看看美国企业界,从Snap到高露洁宝洁,从达美航空到通用汽车,都被这些关税折腾得不轻,股价大跌、业绩波动。
印度还在那吹牛,说要在2030年把双边贸易额从1910亿美元干到5000亿美元。现在印度对美顺差都353.2亿美元了,你倒是说说,这钱从哪儿来?光靠着万斯这个"印度女婿"走后门?别做梦了。看看富士康在印度建厂都栽了多少跟头,这营商环境能跟中国比?
印度现在就像个没谱的赌徒,看到美国打贸易战就想着浑水摸鱼。明明自己的产业链还离不开中国制造,半导体封装、面板制造、新能源设备,哪个不是靠着中国撑着?可嘴上偏要喊"去中国化",这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吗?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翻翻美国的关税史,从1861年的《莫里尔关税法案》到1985年的"广场协议",哪次不是搞得鸡飞狗跳?现在美国都高度金融化了,特朗普这套"再工业化"的老招数,说白了就是在给选票抹口红。
这事让人想起一句老话:站队要站得住,跪也要跪得值。印度这次在美国面前表演这出速成戏,不就是想着躺赢吗?可问题是,人家都在用实打实的产业升级打基础,你光想着走捷径、找靠山,这不是自欺欺人吗?
现在美国企业都受不了这些关税了,SmartScout追踪到亚马逊平台上930种商品涨价,平均涨了29%,宝洁和雀巢今年都提价了好几个点。印度还在那臆想着什么"前向最惠国待遇",这不就是在给自己画饼吗?
印度这个所谓的"大国梦",说到底不过是在玩一场数字游戏。真正的大国崛起,靠的是实力,是底气,是骨气。现在这种投机取巧、献媚讨好的做法,就跟那些小商小贩一样,看见个机会就想着赶紧抢,殊不知这种短视行为,最终只会成为自己崛起道路上的绊脚石。
问题来了:一个连产业升级都做不到、只会耍小聪明的国家,凭什么觉得自己能成为大国?这种不顾长远的机会主义做法,最后会不会反噬自己?
